足球世界杯:竞技殿堂与情感梦想的集结地,马拉多纳世纪进球成永恒符号
17
2025 / 08 / 16
许昕×方博:最强“拍”档
中国乒乓球在国际赛场上长期占据领先优势,让对手难以企及,被誉为国球。1995年天津世乒赛期间,刘国梁和孔令辉在男单决赛相遇,标志着中国男乒在经历90年代的低谷后重新崛起,“双子星”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2003年,王励勤、马琳、王皓这三位选手组成了“二王一马”团队,成为国乒男队的中坚力量,他们虽然没有人赢得过大满贯头衔,但合在一起却夺得了52个世界冠军头衔,堪称乒坛霸主,几乎可以用“统治”来形容。不过,“二王一马”的相继退役,让一个无比灿烂的乒乓球时代似乎画上了句号,许多人对国乒的“常胜”光环也渐渐失去了新鲜感。
所以,每当马龙、张继科这类前辈选手,或是许昕、方博这些新秀球员崭露头角,大家总会期待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创造出类似“马王对决”那样的经典场面。他们同一年加入国家队,共同训练,共同生活,共同竞技,许昕和方博之间的深厚友情,算起来也有十二个年头了,他们曾经单打独斗,也一起为国家赢得过辉煌战绩。
奥运征程已过半程,东京赛事即将到来,许昕、方博及其队友能否开创一个全新的乒坛纪元?
许昕 :理想永远年轻
许昕前晚才从国外归来,身体还未能完全适应国内的时间,这位已经28岁的乒乓球选手,在采访中显露出一丝倦意,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迎接提问。
保加利亚公开赛刚刚落幕,许昕以4比0大胜日本选手丹羽孝希,顺利晋级男单决赛并最终夺冠。早在2015年亚洲杯小组赛和2017年亚锦赛男单八进四的比赛中,许昕两次都遗憾不敌丹羽孝希,此次保加利亚站可谓是成功实现了“复仇”。
他的手臂很长,发力十分强劲,经常能牢牢地控制住对手,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既能紧逼又能强力扣杀的打球风格,使他获得了国乒队中“巨蟒”的绰号。
今年瑞典世乒赛期间,许昕采用左手直拍打法,在比分不占优势时,他多次打出令人惊叹的“不可思议球”和“不可思议过网球”,让对手感到非常震惊,最终他成功反败为胜,赢得比赛,观众们看得瞠目结舌,解说员们也纷纷鼓掌称赞。
许昕突然被国际乒联称作“乒坛艺术家”。这位以往显得有些淡泊的男选手,如今变得广为人知。
他坦言,如今每赢一场球都会更加愉悦,这种心态的转变,教练也感受到了,他对此表示了肯定。
我对外界的评价并非十分在意,然而每当“失败”的议论渐多,或许人们对“胜利”的关注也会相应提升。因此,每取得一场胜利时,我总会心生感激。近半年来,这种感受愈发强烈,这是以往未曾体验过的。过去无论赢得何种荣誉,都认为成功是理所当然,但现在无论是重要赛事还是小型比赛,只要获胜就会感到格外喜悦。
现在即便是在公开赛中,他内心的激动也如同面对全球大赛一般强烈,不过因为更多目光的注视,他收获的满足感,丝毫不比赢得世界级赛事时差。
许多人都经历了从情感主导到逻辑主导的转变,我的情况却截然不同。许昕坦诚地表示,他自幼便展现出逻辑性思维,学习乒乓球对他而言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跑了若干趟许昕数不清次数,只清楚教练喊“3,2,1,预备!”的声音还在耳边,他已猛地出发。那是徐州市少华街小学去他们幼儿园选拔乒乓球人才,考核内容是来回奔跑。许昕并非速度最快的,却是率先冲过起跑点的,从那时起他开始握住乒乓球拍。
家中亲属皆无运动天赋,从没碰过乒乓球,为何能被教练相中,许昕对此长期困惑不解。
年纪渐长,他逐渐显露出一些特质,比如说,过于本分确实不利于乒乓球技术的精进,而具备预见能力则颇具优势。
许昕拿这颗乒乓球是被动接受的,感觉像是命中注定,并非主动争取的结果,父母送他去拜师学艺,主要目的是为了管教他那个叛逆的性子,对成绩并不苛刻,没有设定过高的期望。所以,许昕童年时期与乒乓球相关的回忆,也多是平平淡淡,甚至想不起第一次接触球具的具体情形。
成为国家队成员之前,许昕并未将个人生命完全奉献给乒乓球事业,换言之,他对于竞争胜利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于这项体育运动本身的热情。
许昕如同每个学校班级里都有的那种“天赋异禀的优等生”,好像不用太努力就能获得优异成绩。
那个时期练习时,有指导员在场和指导员离开后,许昕的表现截然不同,属于欺软怕硬的个性。指导员紧盯着我,时刻在我身后,我会认真训练,但指导员一旦离开,我就茫然不知所措。
这并不代表他无意争取胜利,尽管日常里疏于刻苦练习,一旦临场竞技,便格外渴望获胜,而且每当取得佳绩,便愈发希望获得更高成就。
他抵达北京,加入了国家队伍,在省队时他是顶尖选手,现在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许昕决心更加专注。
国家队伍历来注重经验传承与互助精神,然而许昕刚加入时,身边没有先前熟悉的队友,碰到难题,他只能鼓起勇气向陌生人寻求指点。
有些人会感到难为情,或者担心询问他人后得不到答案,这种情况下永远无法达到顶尖水平,毕竟仅凭个人力量在团队中很难获得提升,彼时的许昕一次次放下身段主动去打破这种孤立。
许昕曾与王皓、王励勤、马琳一同搭档,也与之较量过,他可以说是见证了“二王一马”时期的风光与落幕,至于他是否能承受住“顶尖直板选手”的称号,现在就看他的表现了。
乒乓球顶尖选手、同时担任许昕指导的曹燕华表示,倘若他能够融合马琳的机敏与王皓直拍反胶的打法,并且发挥自身直拍技术的特点,那么他将能胜过这两位前辈。
许昕肩负起直板打法的传承责任,刘国梁坦言,培育直板选手远比培养横板选手复杂,直板风格的使用者本就稀少,只有让他们稳固立足,才能对乒乓球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许昕能否掌握好这根交接棒呢?目前还无法断言一切就此终结,因为我尚未正式退出赛场,仍期望能表现得更出色。只要我还握着板,就要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旦我不再使用它,就要让世人感受到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更为丰厚。
多次接受访问时,许昕都表示过感觉岁月不饶人,但他的表述并未终止于此,紧接着补充道,他的完整想法是,抱负始终充满活力,永不衰老。
Q:《北京青年》周刊
A: 许昕
每个时期都会出现杰出的人物,所以无法判定何为“史上最强大”,各个时期的竞技方式,对成就的衡量标准也各不相同。
Q1
现在的训练节奏是怎样的?东京奥运会会看到你的身影吗?
每个(奥运)阶段初始,人们都会展望,备受瞩目。然而,这个时间跨度或许太大了,毕竟在东京赛事前还有诸多比赛,每次结果都会影响当前排名,如果持续夺冠,我相信无论是外部人士还是圈内同仁都会认为你非常可靠,肯定愿意加入。
说实话那些话都是空谈,只要成绩一直出色就不必多言,事情自然会顺利解决。
Q2
如何看待知乎上“许昕会成为史上最强直拍球员吗”这个话题?
任何时期都有杰出人物存在,所以无法确定何为“史上最厉害”,每个时期的竞技方式,对成就的衡量标准也不相同。我认为应当专注于提升自身,毕竟我目前仍是一名在役选手,只有当比赛器材不再使用时,才有资格与往届高手进行对照。
如今直板打法规则不断调整,不能简单以退役后年轻选手成绩略逊于前辈就断言其能力不足,毕竟许多因素存在局限,强弱难以明确衡量,中国队的优秀选手从未间断,只能说某个时期存在顶尖表现者。
Q3
“二王一马”时代是否对你产生了一些影响?
那个年代的人,无疑都表现得很出色,而且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们三次升起国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记录。人们普遍认为那个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三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或许我们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不上他们,但也许我们也有他们未曾实现的地方。
我们向他们怀有更多敬重之情,毕竟他们都是长辈,而且在我们尚属年轻之时,确实也为我们树立了诸多典范。由于我尚未退役,我期望能更加出色,以便让后来的继任者也能将乒乓球这项运动连同这种竞技风格继续发扬光大。
方博 :苦中作乐
申请微博认证时,发现“方博”已被注册,他临时在姓名前加了个“A”,此后一直未更改,那时方博大概未曾料到,网络空间会变成他的重要舞台——2016年8月,方博进行了首次网络直播,初衷是认真回应网友和球迷的疑问,不料却发生了一场充满笑料的“揭短”事件,从那以后方博便被称为“国乒队里最出名的网络名人”。
他发微博并不频繁,不过每次都妙语连珠,堪称精彩故事,即便是遭遇失利,也会自嘲“已是第六次获全国亚军,世界冠军已到手,全国冠军真是难求”。
然而,方博性格开朗,喜欢和队友们开玩笑,笑起来神情却显得有些笨拙,他获得世界冠军的过程却充满艰辛。
开始使用球拍纯属偶然——方博五岁时原本学习游泳,但冬季泳池关闭,附近恰好有乒乓球馆,他于是不经意间被吸引进去。七岁那年,他正式加入乒乓球专业机构。方博的父亲虽然自己喜爱乒乓球,却从未打算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作为职业。
最初只是随意挥拍取乐,接着逐步参与省一级别的赛事,等到赢得首个儿童国家级头衔之际,双亲才真正关注。
在上小学期间,他每天下午要完成两门课业,放学后独自乘车前往市乒乓球学校进行训练,训练持续到五点多,之后在路边购买“煎饼果子”作为晚餐,接着从晚上七点继续练习到九点,等待母亲来接他回家,然后由母亲为他补习缺漏的文化知识。他的父亲对他要求严格,那时他还年幼,方博每输掉比赛就爱哭泣,因此经常遭受责罚。
2000年2月,方博赢得了全国“创新杯”少儿大赛的单打最高荣誉,因为这个出色的表现,他第二年就加入了辽宁省的集训队伍,在为期一年零八个月的刻苦训练中,他又两次获得了2001年和2002年辽宁省少年单打比赛的冠军头衔。
2002年,队伍选拔工作临近,方博却遭遇重大挫折——他因表现不佳被集训队除名。某次训练期间,指导人员手持藤条,命令他褪去下身衣物,意图施以惩戒,但方博并未顺从。在团队中,教练对成员施行管束是惯例,多数情况下众人皆默默承受,唯独方博这次选择了反抗。一旦得知数年苦功可能付诸东流,方博与家人便在返程的列车上失声痛哭。
方博离开乒乓球台后,内心有所思量,静置了一段时日,直到某日父亲询问他,是否仍愿继续打球,方博毫不犹豫地回应,想要继续练习,于是他和父亲再度乘坐南下的火车,主动前往山东鲁能俱乐部,重新投身于乒乓球运动之中。
2006年,方博加入国家二队,虽然身处更高水平的队伍,但他并未马上获得领奖的荣誉。首次作为中国选手出国参赛,他感到十分不安,连海绵和球拍都处理不好,直到赛前两三天才匆忙准备。团体赛表现非常糟糕,单打也输了。那时他甚至不想再回国,觉得生活都失去了意义。
方博自幼在集体中表现突出,始终名列前茅,鲜少遭遇挫折,因此他面对压力时的坚韧程度显而易见。
他承认,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对于前往国外感到十分不安,直到2008年这种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善,他会在一些极为重要的赛事之前,观看以往的对局记录,并且会与指导教师商讨如何为比赛进行筹备,逐步修正自身状态。
方博如今饱受伤病困扰,这源于岁月和资历的积累,尤其是手腕的旧伤。他时常需要注射药物来缓解症状,这种情况并不稳定。在一场比赛里,他拿着毛巾擦拭汗水时,手腕的疼痛难忍,这让他多年以来第一次落泪,并非因为失利,而是忧虑伤势会波及后续的赛事。
2009年12月,第七届乒乓球世青赛于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办,男单决赛中,方博以4比0战胜队友闫安,接着在本次赛事中,他又赢得了男团、男双、混双以及男单四枚金牌,从而成为世青赛史上首位集齐四项桂冠的男子选手。
方博如今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将”,而是成为了真正的“老将”,2015年世界杯团体赛上,中国队成功捧杯之后,方博公开表示,希望今后大家不要再称呼他为世青赛冠军了
他如今在年轻队友心目中已是长者,然而他那份乐观豁达的心态始终如少年般鲜活,恰如他自己所言:岁月流转,年岁增长,唯有对事物的钟情与执着亘古不变。
Q:《北京青年》周刊
A: 方博
12年,15年,18年,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是热爱 。
Q1
特别爱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个人生活点滴,被称作台球圈的诙谐大师,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风趣的人吗?
对,生活中就爱闹,也爱热闹,跟队友跟家里人比较爱开玩笑。
Q2
如何看待自己的网红身份?
刚刚开始还多少觉得有点别扭,后来就觉得大家喜欢就好。
Q3
没能如愿进入省专业队,你心里有怨恨过这个教练吗?
我如今对他心存感激,但他并非为了让你变好或类似理由才动手,那位教练并非如此,我年纪尚小时感到十分恐惧,后来几乎要撑不住了,因此觉得必须证明自己,这些外部条件并未动摇我对乒乓球的热忱,我还是要继续练习,以此鼓励自己,也必须争回面子。
Q4
有网民表示:方博这个年轻人很快就成了经验丰富的老将了。你是否察觉到自身的进步和变化呢?
如今年轻参赛者数量似乎在增长,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视你为资历较深的成员,现在你可能需要指导一些年纪较轻的选手,承担起传授经验、引领后辈的责任。
你的知识储备更丰富,思考问题的视角更独特,技艺也更为精湛,而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探索起步,你能洞察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让他们避免许多错误。尽可能提供帮助,这毕竟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过去像马琳那样的人也曾经帮助我们,传授了许多我未知的知识。
Q5
据你了解,现在的小朋友打乒乓球的人还多吗?
当今的小学生,或者幼年时期的我,已经难以遇见了。乒乓球虽被称作国球,然而,公众的兴致,其实已不复往昔的热烈。
如今高校里参与球类运动的学子数量可观,由于众多文体活动都在校园内举办,可以看到大学生普遍开设有乒乓球课程,练习乒乓球的人确实不少,不过他们大多是为了锻炼身体,以便能更专注地投入学业;至于从事专业训练的选手具体有多少人,我尚且不清楚,倘若有机会,我渴望能与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文 莫兰
编辑 余歌(实习)
摄影 李英武
图片编辑 刘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