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热血不篮球!除了NBA,你知道欧洲最高水平篮球联赛吗?
3
2025 / 08 / 18
昨晚中国男篮友谊赛三分球十二投中二十五,引爆网络热议,球迷多年积累的失望终于爆发——世界级赛事关键时刻总是表现失常,那种无球可投的镜头都能剪辑成系列短片。
郭士强这次直言不讳,刻苦训练并非高明手段,真正棘手的是要让这些壮汉在赛场上勇于承担责任。
回想起周琦过去掷边线球时肢体微颤的情景,便明白精神负担远比防守挑战更为要紧。
事实胜于雄辩,2019年世界杯上,中国队三分球投篮准确率仅为26.2%,位列最后三位,而在去年的亚洲杯小组赛对阵黎巴嫩的关键比赛中,该队三分尝试了20次,仅命中4球。
这次热身赛48%命中率够亮眼,但波黑队压根没上正牌中锋。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8月25日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中,他们的世预赛表现非常糟糕,场均要送给对手三分,投篮命中率仅为28%。
郭士强如今允许球员在距离篮筐很近的位置尝试投篮,这种战术在世界杯激烈对抗的环境下,是否会产生反效果,导致球员再次出现传球犹豫的情况,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CBA早就该加强三分训练了。NBA球员在休赛期至少要命中500个三分球才肯罢休,我们国家队队员在集训时练习300个三分球就抱怨不停。看看日本队归化的大个子霍金森都能被要求投三分球,我们国家队的大个子球员却依然死守在三分线内。更令人难过的是基础训练,许多青年教练还在传授"靠近篮筐进球率更佳"的旧方法,U12联赛每场比赛三分球尝试不足五次,这样怎能造就出未来的朱芳雨式球员?
心理建设光靠喊话效果不大。澳大利亚NBL联赛规定球员每场比赛可以随意尝试十个三分球,对方教练承诺如果投失由他承担责任。相比之下我们联赛,张镇麟去年总决赛错失制胜三分遭到球迷辱骂三个月,这种氛围下谁还敢投篮?郭士强目前正顶着压力推行"投篮无责政策",但篮协也应当借鉴日本JBA的做法,开展心理抗压训练,聘请运动心理顾问随队才是根本办法。
热身胜利不必过分兴奋,十八年前亚运会预选赛时我们战胜过伊朗二队,可进入正式比赛后依然表现不佳,状态起伏很大。近期三分球有所提升是个积极信号,但教练的欧洲战术体系强调快速转移球,单纯依靠远投配合没有突破分球就会陷入困境。观察昨日比赛最后五分钟,双方陷入得分荒,对手稍微提高防守强度我们又回到原有打法。若想在世界杯中取得突破,除了敢于出手还需具备出色的传球能力,避免再次陷入仅靠三分球赌博胜负的被动局面。
说实话,球迷们真正期待的只是球队展现应有的精神面貌。即使投篮不中,也不能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畏手畏脚。回想当年王仕鹏对阵斯洛文尼亚上演绝杀,他在出手前根本没去考虑会不会因此遭到指责。如今这一批球员,如果能够摆脱"担心受到批评"的心理负担,即便最终未能晋级,也仍然算是取得了进步。只是担心他们在热身赛中表现得非常凶猛,到了正式比赛又立刻变得胆怯如鼠,那样的话,郭士强这次大胆的调整就完全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