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星级志愿者丁军:让失智老人回家的感人故事
志愿者服务常常让人感到温馨和有意义。比如丁军,他在首次参与搜救行动时,便深切感受到了志愿者工作的价值,这种情感上的触动是日常工作中难以获得的。
丁军的搜救经历
志愿活动始于丁军在北京陪伴女儿读书期间。在一次搜救行动中,他找到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家属的重逢让他印象深刻。2017年,他投身志愿服务,在另一次救援中,老人遭遇危险,志愿者的专业操作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这一经历凸显了志愿者的关键作用和价值。他们对老人的精心照料和井然有序的救援行动,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爱心。
寻找失智老人的过程中,丁军四处奔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志愿者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寻求各方面的协助。这项工作固然充满挑战,但丁军这样的志愿者却毫不畏惧,他们正努力帮助老人安全回家。
贾姗轶的助老服务
贾姗轶加入了助老服务队。她注意到许多老人家缺少血压计,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她和志愿者们始终用心照顾老人,经常带行动不便的老人外出散步。尽管贾姗轶已近七十岁,她仍担心组织不会接纳她。她觉得陪伴老人很有价值,尤其是当老人亲切地称呼她为“闺女”时,那种温馨和感动油然而生。此外,她还热心参与社区的防疫工作,她的奉献精神让人深感敬佩。她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学会关爱他人,理解志愿者的使命。
于松松的志愿服务
松松虽然是急诊科医生,却仍抽空投身于志愿服务。她时常想起读研期间参与的那次志愿活动,那时青年与老人的交流充满了温馨。去年在京津冀举办的公益相亲活动中,她负责的职责虽小,却要求极大的耐心,从制作胸牌到确保报名者安全回家,每一项工作她都全力以赴。尽管这些并非她擅长的医疗救治,但她全情投入,这也充分说明了无论志愿活动的内容如何,其中都蕴含着无尽的爱心。
志愿者的技能和协作
在搜寻走失智障老人的行动中,志愿者的交流能力显得非常关键。要想获得派出所、城管局以及商家们的协助,顺畅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丁军的队伍经过四五年的辛勤付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甚至能被警方一眼认出。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志愿者们不懈的努力和紧密的配合,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确保了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
志愿服务的传承
观察到贾姗轶渴望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这凸显了志愿服务精神延续的价值。丁军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寻找失智老人的工作中。新力量的加入将推动志愿服务持续进步,传承的不仅是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有爱与关怀的精神,这是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积极力量。
志愿者的心态与价值
这些志愿者们将志愿服务视为一份有益的活动。丁军体会到在寻找到老人那一刻的宝贵,于松松则认为赠予他人玫瑰,自己心中也留有芬芳。他们并不视志愿服务为苦役,而是将其视为真挚的热爱。这种积极的态度正是激励他们持续投身志愿服务的源泉。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志愿者的价值和意义。
你是否渴望成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不妨留言、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