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掀起海外足球俱乐部收购热潮:万达、苏宁等巨头纷纷出手
近些年,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的收购动作频繁,许多欧洲顶尖足球俱乐部已变为我国企业的囊中之物。但这一趋势背后,实则深藏着错综复杂的商业操作以及众多难题。
收购热潮现状
《中国经济周刊》的统计表明,从2014年开始,我国财团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成功拿下了15家海外足球俱乐部的股份,这些俱乐部不乏如AC米兰、国际米兰这样的欧洲顶级球队。而今年前八个月,我国资本更是马不停蹄地收购了8家海外俱乐部的全部或部分股份,收购热潮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王健林的足球布局
广州恒大在中超联赛中势头正盛,2011年,王健林宣布投入五个亿助力中国足球的振兴。第二年一月份,他花费4500万欧元购买了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成为股东后,他与俱乐部共同出资3000万欧元,在西班牙马德里共同建立了青训基地。除此之外,他还计划在中国设立三所足球学校,并勾勒出了改革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宏伟规划。
张近东的体育野心
张近东,苏宁集团的老总,收购了国际米兰。他此举意在体育界分一杯羹,同时拓展更宽广的健康消费品市场。此前,苏宁已购入舜天俱乐部,并以2.5亿欧元的价格拿下了西甲五年全媒体独家版权,体育产业已融入其六大业务板块。但国际米兰表现不佳,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张近东欲助球队重回巅峰,挑战重重。
李漫铁的独特选择
李漫铁,雷曼股份在制造业的实际掌舵人,也涉足了海外并购领域。2016年6月,他个人出资创立了雷曼投资,借此机会收购了澳超联赛的纽卡斯尔喷气机足球俱乐部。这家俱乐部并不特别有名。李漫铁的做法与众不同,他没有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完成这起收购,这一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海外俱乐部现状
欧洲的足球职业俱乐部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整体经营状况不佳。为了摆脱困境,众多俱乐部不得不选择出售股份。目前,不少被中国资本收购的海外俱乐部,盈利能力较弱。以苏宁收购的国际米兰为例,其负债已超过4亿欧元;AC米兰的负债也超过了2亿欧元。这一现象显示出这些俱乐部正遭遇严重的财务难题。
收购的商业逻辑
在欧洲足球繁荣的市场里,投入资金购买足球俱乐部不仅能增强品牌知名度,还能有望通过高效的管理获得收益。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投资者的收购能否带来盈利尚不确定。这股投资热潮背后究竟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细致探讨和研究。
您对我国企业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盈利潜力有何看法?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另外,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